內容簡介
1919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的歐洲斷垣殘壁、百廢待舉,文明復甦之路該怎麼走?如何避免再次發生大規模的毁滅事件?解決之道是外在的政治、社會、經濟變革還是人心內在的靈性翻轉? 這一年也是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成立之時。這所學校的創建受到奧地利靈性科學研究者魯道夫•施泰納的啟發,本書收錄他在創校前後的六次公開演講以及一篇專文,華文版並增加收錄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開學典禮時的兩篇致辭。 百年後,華德福教育運動在全球五大洲皆為教育創新與改革提供諸多見證與典範。到底華德福學校的初始宗旨、核心精神為何?創辦人施泰納對家長有何期待?內在靈性鍛鍊與教育的關係為何?這樣的教育在社會整體生活裡又扮演什麼角色?本書提供讀者第一手回答,來自似遠又近的歷史之真實回音。
目錄
華文版推薦序
英譯者序
導讀
寫在前三篇演講之前
第一講
華德福學校的宗旨 1919.8.24於斯圖加特
學校獨立於政治和經濟。教育的藝術提供方法把學科內容應用於發展和強化心魂。從出生前和死亡後的觀點看待思考、情感、意志。為了教師與學生之內在關係,教育應該有完全的自由。以克雷茲施馬爾(Kretzschmar)為例說明這種追求。
第二講
華德福學校的精神 1919.8.31於斯圖加特
基於人智學對人類的認識所發展出來的教育指導原則。舉例說明兒童發展階段及教材形式。教師必須引導孩童由生命中學習。
第三講
給華德福學校家長的演講 1919.8.31於斯圖加特
創辦這所學校所根據的指導原則。綜合學校(unified school)的本質。對人類本質的重新認識是教育學的基礎--它創造出對人類的愛。教育的目標--讓人自由和獨立。家長的關切和理解支持華德福學校的成功。
第四講
超感官認知與社會教育生活 1919.9.23於斯圖加特
靈性科學在探究超感官世界時所運用的能力。轉化人類發展的力量成為觀象、靈感、直覺(Imagination, Inspiration, Intuition)。科學式的思考及其對社會性思維的影響。教育幫助讓人從生命中學習。把生命帶入教育。更多具象、較少抽象。
第五講
社會教育在靈性科學中的重要性 1919.11.25於巴塞爾
現代的智識生活無法對社會產生正面的變革影響。教育與人類發展力量攜手合作而不是相互扞格。轉化人類發展的力量成為觀象、靈感、直覺。靈性科學超越傳統科學。
第六講
靈性科學與教育 1919.11.27於巴塞爾
科學方法的限制。孩童是模仿者。孩童對真正權威的全心信賴。全人教育。在孩童之中發展著的判斷能力。靈性科學的目標是補充現存文化,而不是取代之。斯圖加特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目標 1920.2
刊載於<社會的未來>(The Social Futur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
華文版特別收錄
莫特先生在獨立華德福學校創校開學典禮的致辭 1919.9.7 於斯圖加特
施泰納博士在獨立華德福學校創校開學典禮的致辭 1919.9.7 於斯圖加特
出版者的話
作者介紹
ISBN: 9789869716017
頁數: 268
top of page
SKU: 498
HK$100.00Price
bottom of page